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更多公司寻求在新交所二次上市

  

  

  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在新加坡交易所(SGX)二次上市,作为其在该地区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不过,在外国公司考虑在新加坡二次上市的同时,越来越多寻求在美国上市的本土公司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美国上市,尽管新加坡正在努力重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星展银行(DBS Bank)股权资本市场主管Art Karoonyavanich表示,2024年,星展银行遇到了更多寻求在新加坡二次上市的企业,这是它们向东南亚扩张的一部分。

  他表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在新加坡进行离岸二次上市,其中包括科技和医疗行业的公司。

  “它们正在探索将新加坡作为一个跳板,以扩大其在东南亚的业务,并抓住该地区不断增长的机遇,比如中等收入人口的增加、电子商务交易的增长以及互联网普及率的加深。”

  他补充称,新交所最近扩大与该地区其它交易所联系的举措,也应能加深流动性,并为潜在发行人提供接触多元化投资者的渠道。

  根据新交所的数据,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有四家外国公司完成了在新交所的二次上市: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饮料公司Emperador、电信公司Comba Telecom和农业公司TSH Resources。

  此外,在香港上市的食品和饮料公司海伦斯国际(Helens International)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在新交所完成二次上市。

  其他观察人士对《海峡时报》表示,赴美上市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并能接触到更多的投资者,不过他们也警告称,企业必须做好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的准备。

  从科技初创公司到制造业公司,许多公司一直在关注或在其他国家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尤其是在美国,尽管那里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利。

  只有一家公司——癌症治疗提供商新加坡先进医学研究所控股有限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勇敢地在这里上市,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ipo表现最差的市场。

  但在此期间,有六家新加坡公司选择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不是在新交所上市:合同制造商Tungray Technologies、网约车运营商Ryde Group、海底捞火锅运营商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人力资源公司YY Group Holding、医疗技术初创企业Mobile-health Network Solutions和安全设备供应商Rectitude。

  Rectitude于6月21日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首次上市,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了200万股普通股,筹集了800万美元。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健在7月11日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选择在美国上市,是因为它计划扩大在美国的业务。他表示,正德还将考虑未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两地上市,因为该公司的“根基仍在新加坡”,但他没有详细说明时间表。

  《海峡时报》还了解到,餐饮公司Premium catering正寻求在纳斯达克上市,价值900万美元。

  数字经纪公司Moomoo首席执行官加文?贾(Gavin Chia)表示,鉴于美国拥有庞大的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基础,美国市场传统上一直是寻求上市的企业的热门地点。

  他说:“美国交易所通常提供更大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潜在上市公司也普遍认为,相对于在新加坡上市,他们在美国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华侨银行(OCBC Bank)投资策略董事总经理瓦苏?梅农(Vasu Menon)表示,美国股市比新加坡交易所活跃得多,对重视流动性的投资者和交易员更具吸引力。

  他补充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也可能在品牌方面带来一些好处,因为美国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之一,这些公司可能希望品牌里程和知名度将有利于他们的业务,特别是如果这些公司计划向美国扩张的话。”

  但梅农表示,在美国上市可能并不总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公司可能希望实现的目标可能并不总能实现,尤其是如果它们是“大池塘里的小鱼”,变得默默无闻。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公司的股价可能表现不佳,让那些投资于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人感到不快和失望。

  “对于在本地和地区拥有更大业务的公司来说,在新交所上市可能仍然有意义,因为这里和该地区的投资者可能更了解和了解他们的业务,这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结果。”

  《海峡时报》的调查发现,最近在美国上市的一些新加坡公司的股票表现不佳。

  在2024年上半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六家公司中,只有莱德自IPO以来股价上涨。

  截至7月11日,这家叫车公司的股价从IPO时的4美元涨至7.40美元,涨幅达85%。跌幅最大的是YY集团控股,其股价从IPO时的4美元跌至收盘时的79美分,跌幅超过80%。

  于2023年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本土房地产科技初创企业simple的股价也出现了暴跌,从IPO时的5.25美元跌至7月11日的43美分,跌幅超过90%。——海峡时报/ANN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