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随着夏季的到来,全球将有数亿人死于极端高温

  

  

  伦敦(路透社)-随着北半球迎来夏季的第一天,致命的热浪正炙烤着四大洲的城市,这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再次助长创纪录的高温,可能超过去年夏天,成为2000年来最温暖的夏天。

  最近几天创纪录的气温被怀疑在亚洲和欧洲造成了数百人甚至数千人死亡。

  在沙特阿拉伯,近200万穆斯林朝圣者本周将在麦加大清真寺完成朝觐。但据外国当局报道,数百人在气温超过51摄氏度(124华氏度)的旅途中死亡。

  埃及医疗和安全部门的消息人士周四告诉路透社,至少有530名埃及人在参与行动时死亡,高于昨天报道的307人。还有40人下落不明。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地球观测站称,地中海沿岸国家也经历了又一个星期的高温天气,从葡萄牙到希腊以及阿尔及利亚的非洲北部海岸都发生了森林火灾。

  在塞尔维亚,气象学家预测本周气温将达到40摄氏度(104华氏度)左右,来自北非的风推动着一股热锋穿过巴尔干半岛。卫生部门发布了红色天气警报,并建议人们不要在户外冒险。

  贝尔格莱德急救中心表示,他们的医生一夜之间干预了109次,治疗心脏病和慢性疾病患者。

  在邻国黑山,卫生部门也警告人们在傍晚前不要到阴凉处,成千上万的游客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海滩上寻找点心。

  今年,欧洲一直在与热浪中大量死亡和失踪的游客作斗争。希腊警方周一表示,一名55岁的美国人在希腊的马特拉基岛被发现死亡,这是一周内第三起此类游客死亡事件。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部分地区也在高温的穹顶下枯萎,周四有超过8600万人处于高温警报状态。

  当一个强大的高压系统将热空气困在一个地区上空,阻止冷空气进入,导致地面温度保持在高位时,就会出现热穹。

  根据其高温应急计划,纽约市表示将在今年首次开放其冷却中心。

  周四,气象部门还对包括凤凰城在内的美国亚利桑那州部分地区发布了过热警告,预计气温将达到45.5摄氏度(114华氏度)。

  据有关部门称,在附近的新墨西哥州,在酷热的推动下,两场快速蔓延的野火已造成两人死亡,烧毁了超过2.3万英亩的土地,摧毁了500所房屋。大雨可能有助于缓和火势,但周四的雷暴也造成了山洪暴发,使消防工作复杂化。

  热带风暴阿尔贝托是大西洋飓风季节首次被命名的风暴,周四在墨西哥城市坦皮科附近登陆,造成三人死亡,均为儿童。这场减弱的风暴预计将在向内陆移动时给墨西哥东北部和德克萨斯州海岸线带来洪水。

  数死人

  印度的夏季从3月持续到5月,此时季风开始缓慢席卷全国,打破了炎热。

  但周三,新德里迎来了至少55年来最温暖的夜晚,印度萨夫达戎天文台(Safdarjung Observatory)报告称,凌晨1点的气温为35.2摄氏度(95.4华氏度)。

  夜间气温通常会下降,但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夜间气温上升。根据埃克塞特大学2020年的一项研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夜晚比白天变暖得更快。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自5月14日以来,新德里已经连续38天的最高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

  印度卫生部的一名官员周三表示,在3月1日至6月18日期间,印度有4万多例疑似中暑病例,至少110人确认死亡,当时印度西北部和东部的热浪天数是平时的两倍,是该国最长的热浪之一。

  然而,获得准确的热浪死亡人数是很困难的。大多数卫生当局并不把死亡归咎于高温,而是归咎于由高温加剧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因此,当局大大低估了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通常忽略了数千甚至数万人的死亡人数。

  创纪录的高温

  根据欧盟(European Union)的气候变化监测服务机构的数据,在连续12个月出现热浪的背景下,与去年同期相比,这12个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未来五年有86%的可能性超过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虽然全球总体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近1.3摄氏度(2.3华氏度),但气候变化正在催生更多极端温度峰值,使热浪更常见、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

  世界天气归因(WWA)组织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称,在工业化前的气候中,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的热浪,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每10年发生2.8次,气温将升高1.2摄氏度。

  科学家表示,如果世界继续释放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气候变暖排放,热浪将继续加剧。

  据世界气象组织称,如果全球变暖达到2摄氏度(3.6华氏度),热浪将在10年内平均发生5.6次,温度将上升2.6摄氏度(4.7华氏度)。

  (Gloria Dickie伦敦报道;Aleksandar Vasovic贝尔格莱德、Pesha Magid利雅得、Shivam Patel德里、Ahmed Mohamed Hassan开罗、Ali Withers哥本哈根和Joseph Ax纽约补充报道;编辑:Mark Heinrich和Josie Kao)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