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全国民主联盟政府告诉议会,巴拉特和印度没有区别,但暗示在学校教科书中推广使用巴拉特,作为摆脱“殖民思维”的努力的一部分。
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NCERT)目前正在为学生准备新的教科书。
2021年,社会科学课程小组委员会建议用巴拉特取代教科书中的印度。然而,国家学校教育课程框架(NCFSE)是根据不同主题的25个小组委员会的建议编写的,它对推广巴拉特语的使用保持沉默。
印度人民党在联邦议会的领导人Sandosh Kumar P和印度人民党领导人Elamaram Kareem想知道,针对NCERT小组的建议,在教科书中使用“Bharat”一词来代替印度,政府采取了什么行动。
在一份书面答复中,教育国务部长Annpurna Devi表示,这两个词之间没有区别。
“印度宪法第一条规定,‘印度,即巴拉特,是一个邦的联盟。印度宪法承认“印度”和“巴拉特”都是国家的官方名称,可以互换使用。NCERT正式承认这一精神,并将其写入我们的宪法,并没有将两者区分开来。”
她补充说:“随着我们共同摆脱殖民思维,鼓励使用印度语言中的词汇,NCERT,一个在教育部支持下参与编写学校课程和教科书的自治机构,也将尽最大努力推动同样的事情。”
桑多什·库马尔告诉《每日电讯报》,政府实际上会更多地使用“巴拉特”。“看完这个回复后,我有一种感觉,政府正在把印度视为一个殖民思维的词。所以他们会更多地使用巴拉特。”
学者们不赞成政府推广巴拉特的方式。
斯里拉姆夫人学院历史系教员潘卡吉·贾说,“印度”这个词的词根是希腊语(Indikos)或拉丁语(Indicus),两者都用来指印度河(或辛德胡河)以外的土地。所以印度这个词的起源是Sindhu,一个梵语单词。Bharat这个词起源于梵文文学。
“尽管Bharat来自梵文文学,但说这个词在社会上被普遍接受是不正确的。那些使用梵语的人是精英。梵语超出了大部分人口的能力范围。‘巴拉特’这个词是由特权阶层创造的,而且只限于特权阶层。”
对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这个词在梵文论文中的内涵是出了名的不稳定!”
有话要说...